海南大学CCL(李绵峰硕士一作): 利用空位工程在Ni-Fe层状双氢氧化物(LDH)中构建受阻路易斯酸碱对,增强碱性电解水制氢催化活性
发布时间:2025-04-09
海南大学CCL(李绵峰硕士一作): 利用空位工程在Ni-Fe层状双氢氧化物(LDH)中构建受阻路易斯酸碱对,增强碱性电解水制氢催化活性
氢气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载体,其传统制氢方法依赖化石燃料导致污染与碳排放。电解水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产高纯氢,其中碱性析氢反应(HER)因成本低、易工业化而具潜力,但依赖铂、铱等贵金属催化剂,稀缺性及高成本制约发展。现有非贵金属催化剂(合金/氧化物/硫化物等)存在活性不足、稳定性差及合成复杂等问题。
Ni-Fe LDHs因独特的二维结构及Ni/Fe协同效应,成为高效析氧反应(OER)催化剂,但其HER性能受限于缓慢动力学。研究提出通过调控组成、结构及引入双活性位点可赋予其双功能活性,但反应机理和动力学仍不明晰。
碱性HER需克服水解离能垒,除氢吸附能外,需兼顾水吸附、活化及氢氧根吸附能。Ni-Fe LDH因金属位点丰富而具水分解潜力,但其含氧位点的作用常被忽视。通过调控氧位点与金属位点的协同作用,可优化电子结构、降低水解离能垒并提升HER活性。
受阻路易斯酸碱对(FLPs)由路易斯酸(LA)与碱(LB)通过空间位阻形成强相互作用,可活化H₂、CO₂等小分子,用于加氢、脱氢及CO₂还原等反应,已有研究人员利用AlOOH中OH缺陷构建Al³⁺(LA)与OHv(LB)固体FLPs。
基于此,海南大学邓意达、王浩志和王杨等通过空位工程技术在Ni-Fe LDH表面氧位点创建氢氧根空位构建FLP,其中Ni作为酸性位点,去除H的氧位点作为碱性位点,提升基于Ni-Fe LDH的FLP催化剂碱性HER活性。
计算结果表明, Ni-Fe LDH中FLP (Ni-O)的成功构建,局部电荷失衡促进了水裂解,提高碱性HER性能。Ni离子与O离子的电子分布表明其具备半导体特性,功函数值为1.98 eV,易于电子发射。AIMD计算显示该材料在循环5000 fs后仍保持能量稳定,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。并且Ni(路易斯酸)接受水分子电子,O(路易斯碱)吸附氢离子,促进水吸附与活化,并提供稳定催化附着点。通过动力学分析,水分子在LDH-FLP和Pt(111)上的活化势垒均为1.12 eV,与BEP规则一致,说明材料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与热力学稳定性。
AIMD模拟显示,LDH-FLP-Ni表面稳定13Å水层,界面水吸附与活化为放热过程,挥发步骤可自发进行,将速率决定步骤转移至解吸阶段。
计算表明,LDH-FLP-Ni是一种稳定高效的碱性HER电催化剂,可将理论过电位降至0.485 eV。FLP(Ni-O)具备独特小分子活化能力,更有效活化水分子与质子,并优化速率决定步骤,将阻碍HER的伏尔默步骤转移至较低能障。综上,该项工作为理解FLP调控HER机理及动力学提供新视角,并为LDH材料及其他电催化材料设计优化开辟新途径。